- 116.(1)请简要说明教师在说课稿中引用学生发言的意图。(10分) (2)请简要评析教师在本课中的学法指导。(10分)
- 2学习古代诗词表现艺术选题,教师组织学生梳理诗句,探究诗歌化静为动的景物描写手法,下列适合的是( )。
- 318.请指出该习作在论证方面的两个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12分)
- 420.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0分)
- 5
15.阅读《咬文嚼字》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课堂教学导入后,我带着学生理解《咬文嚼字》,阐释“咬文嚼字”的精神。然后,顺势分析哪些例子阐明了这一精神。学生列举了文中的四个例子,我带着学生赏析这些例子的精妙.随后我抛出问题:“我们一共找了四个典型的例子,朱光潜在文章最后说“随便举几个实例,这是随便举例的吗?”学生齐答:“不是。”但是,我当时没有追问,而是转向拓展示学习,让学生谈课内外曾经遇到的咬文嚼字的例子。学生谈得很好,但我觉得当时没有追问是一种遗憾。
对上述教学反思的相关分析,不恰当的是( )。
- 6
13.阅读某高中语文考试题,按照要求答题。
鲁迅曾在《且介亭杂文·寄〈戏〉周刊编者信》中说:“我的意见,以为阿Q该是三十岁左右,样子平平常常,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以下是几位画家创作的阿Q画像,请结合《阿Q正传》和鲁迅对阿Q形象的意见,说说你认为哪幅画与你心中的阿Q更为接近。
对上述试题测试目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7学习《阿房宫赋》教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梳理形容建筑的成语,下列不正确的是( )。
- 8在学习老舍《茶馆》时教师向学生推荐同样具有“京味”语言特色的剧本,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
- 9
11.阅读某学校有关“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调查结果,按照要求答题。
对上述调查结果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1019.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