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试述党在当时采取这一方针的基本依据。
答:中国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新民民主义革命所要消灭的对象,是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是党的一贯政策。(5分)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性,私人资本主义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建国后还需要它们中一切有益于国民经济的部分存在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的一面,对此必须加以限制,而不能任其自由发展。
(4分)新中国成立前夕,重申这一方针,有助于防止出现“左”的偏差,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分)
5.新中国成立前夕,朱德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他们在经济上还没有获得完全解放,他们还受资本家的剥削,这种剥削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只能够受到限制,而不能够消灭”;为了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还必须在“现阶段自觉地忍受资本家之一定限度内的剥削”。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什么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
(5分)
(2)既然如此,为什么从
195
3年开始又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5分)「「答案要点」
(1)在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不能采取没收的政策,而必须采取利用、限制的政策。因为中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在民主革命时期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新中国建立后又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承认《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政策,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国计民生起有积极的作用。在建国初期在财政经济上国家面临着严重困难,因此合理调整工商业是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按照统筹兼顾的方针,合理调整工商业,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才有利于发展生产,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增加税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符合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
(2)随着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在全国的完成,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在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其主要表现是:第一,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性和盲目经营,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要求相矛盾。第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存在,与国家对个体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相矛盾。第三,资本主义工商业企业内部职工与资本家的矛盾日益突出。第四,资本主义剥削与扩大社会主义积累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这些矛盾的发展,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日益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只有从根本上改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惟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继续答题: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