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是在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上耸立起来的。这条分界线随着双方力量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就像改道的黄河一样,在大地上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有的如巨龙蜿蜒,有的湮灭如草蛇灰线。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A)变幻莫测连绵
(B)斗转星移盘旋
(C)此消彼长清晰
(D)日异月殊交错
参考答案
继续答题:下一题


更多2024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类)试题
- 1有些作家,他们笔尖触动的生活与人性之深,文字创造力之强,令人吃惊。待到人们去去议论,他们又不声不响扎到什么地方去了。惟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正社会人生的作品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 2企业年初为甲,乙和丙三个研发团队分配总计1亿元的研发预算,其中甲团队分配的预算是乙团队的1.5倍。但全年甲、乙、丙团队实际使用研发资金分别为其预算额的1.1倍,1.6倍和1.8倍,实际使用研发资金1.4亿元。问实际使用资金最多和最少的团队,实际使用资金相差多少万元?()
- 3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国”,这主要得力于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据实指陈,非属臆造”,但题材取舍、人物描写、故事演绎则广纳传说和野史素材,并借助艺术虚构。在受众那里,《三国演义》经常被当作三国信史,故清代史家章学诚称其“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至观者往往为之惑乱”。这种“惑乱”,就是信史与史传文学两者间的矛盾性给读者带来的困惑。“文”与“史”固然不可分家,但又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会导致“惑乱”。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 4早在先秦时期,广袤的草原和辽阔的海洋就为中华文明与亚洲其他文明之间提供了交流的通道。目前的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证明,青铜冶铸技术很可能起源于西亚地区。中国早期青铜冶铸技术中可能与西方有关的因素有很多,如商周时期铸铜遗址中常见中空的伞状陶管,类似形制的器物在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也有发现,时间约为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800年;公元前一千纪,中国西北及周边地区常见表面镀锡青铜器,而这一技术在更早的阶段常见于欧亚大陆西端。随着考古发现的积累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入,亚洲各区域之间青铜器制作技术交流的证据还会不断涌现。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5调查显示,一方面当前的农村文化生活有了一定的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各项公益文化设施不断增加,农民享受文化生活的意识得到提高,农民文化生活内容不断丰富,精神面貌也为之焕然一新。另一方面,受各种条件制约,农民享受文化生活的渴望与相对滞后的文化产品的矛盾日益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文化生活建设和进一步发展。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6某单位组织全体员工开展户外活动,如果按每组6男4女进行分组,则男员工多出8人;如果按8男4女进行分组,女员工又多出12人,问该单位有多少女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