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技术文本和政治文献的机器翻译替代人工翻译在未来几年就可能实现,机器翻译译文总体质量超过职业译者也是必然的,甚至文学翻译也同样如此。机器翻译发展到今天已到了第三代,即神经机器翻译,其根本原理就是根据语境化原则建立海量的分门别类的语料库来处理。通过让机器反复学习和训练,语料库文本不断完善,翻译的准确率不断提高,且翻译内容越专业、场景或任务越固定、标准越统一,翻译准确率越高。上述文字主要用来反驳以下哪个观点?()
(A)机器翻译不可能取代人工翻译
(B)文学翻译的难度远大于技术文本翻译
(C)机器翻译难以做到准确性与流畅性的统一
(D)机器翻译离不开人工翻译和优化的辅助
参考答案
继续答题:下一题


更多2024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类)试题
- 1近年来,各种搞笑、轻浮的网络语言大规模地侵入了传统汉语的领地,影响大有不断壮大之势。对待网络语言,虽然学界和社会上还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缺乏及时合理的鉴别和引导,任其自流,无疑将会消解传统汉语的诗意和韵味,割裂汉语的文化传承脉络,同时也将使国家语言文字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受到挑战,使其陷入游戏和随意改写的危险中。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 2甲、乙两人在一条400米的环形跑道上从相距200米的位置出发,同向匀速跑步。当甲第三次追上乙的时候,乙跑了2000米。问甲的速度是乙的多少倍?()
- 3一个纸箱里装有大小及材质完全相同的10个小球,其中3个黑色,2个白色,1个红色,2个黄色,1个绿色,1个紫色。如果不放回地依次随机取出3个小球,则取出的小球依次是黑色,红色,白色的概率为:()
- 4为维护办公环境,某办公室四人在工作日每天轮流打扫卫生,每周一打扫卫生的人给植物浇水。7月5日周五轮到小玲打扫卫生,下一次小玲给植物浇水是哪天?()
- 5传统书本受形式的制约,每位读者,无论知识背景是否有差异,学习能力是否有高低,拿到的都是一模一样的出版物,并不会因为读者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内容。相比传统书本的“千人一面”,慕课则将大数据技术用到了实处,通过对学习者画像的深刻描摹,实现了学习的“千人千面”。对“千人千面”,理解最恰当的是:()
- 6徽州古村落不同于一般的乡村,它在选址布局、人居理念、耕读文化、宗族承嗣、儒商精神等方面都发展到了较高的形态,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亲历徽州的古村落,就像穿越了久远的时空,不仅感受到似水墨淡彩的自然风光,还能从乡村历史文化中领略到古人的生存智慧。根据文意,徽州古村落不同于一般的乡村主要在于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