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有下列哪项行为的,依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三十条的规定,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
(A)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有关决策部署。
(B) 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国有企业党委(组)会、股东(大)会、董事会、职工代表大会等集体依法作出的重大决定。
(C)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挪用本企业以及关联企业的财物、客户资产等。
(D)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参考答案
继续答题:下一题


更多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试题
- 1有企业管理人员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任免机关、单位应当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和情节,依法给予处分。
- 2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同时有两个以上需要给予处分的违法行为的,应当分别确定其处分。应当给予的处分种类不同的,执行其中最重的处分;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种类处分的,可以在一个处分期以上、多个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处分期,但是最长不得超过() 个月。
- 3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给予处分:不履行或者不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 4调查中发现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因依法履行职责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侮辱诽谤,造成不良影响的,任免机关、单位无需及时澄清事实,恢复名誉,消除不良影响。
- 5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给予处分:在培训活动、办公用房、公务用车、() 、差旅费用等方面超过规定的标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