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2021年高考文化常识100题试题
- 1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
- 2“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
- 3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
- 4中国古代历代各级官府都会直接举办和管理学校,称为“官学”。由政府提供“廪膳”,选派教师,指定教材,监选生员。( )
- 5刺配:脸上刺了字,发放送往远地充军。刺,即黥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上字,用墨染上颜色;配,发往远地充军。( )
- 6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