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2021年高考文化常识100题试题
- 1明清时期在省城,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因于秋季举行,所以又称秋试、秋闱,考中者为举人。举人参加的科举考试为会试,每三年一次,因在春季举行,也叫春试、春闱,因其由礼部主办,又称为礼闱。( )
- 2在宋代,主管教育的行政机关称为“国子监”,同时又是国家最高学府。( )
- 3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又称元日、新春、新正等。春节习俗是庆贺过去的一年,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
- 4知县为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仅管理一县行政,无权管理兵事。( )
- 5中国科举时代,学校里的幼童称为“童生”。( )
- 6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