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是否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就得知了这一计划,一直是战后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美军有先进监听机关“魔术”,而且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布置了大量的监听站和情报机构,对日军这么大的军事行动不可能毫无察觉。而我国史学界则普遍认为,日本重心在中国战场,不可能将进攻的矛头首先对准强大的美国,更不可能直接袭击远在数千公里之外且有重兵防守的珍珠港。这说明()
(A)历史事实虽是客观的,但历史真相却不易还原
(B)由于研究者立场的差异,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C)两种观点均存疑待解,须找到最有力证据求证
(D)历史学术问题应提倡百家争鸣,而非定于一论
参考答案
继续答题:下一题
更多战争与和平测试题及答案试题
- 1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战后和平“十四点计划”中,提出“公海航行自由”的原则,未得到其他列强的认同。1918年10月,威尔逊总统批准了一项扩军计划,目标是到1920年美国海军规模追平甚至超过英国海军。这反映了美国
- 2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欧洲支配地位的结束是因为()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是发生在法国境内的重要战役有().
- 4《芝加哥论坛报》刊有一幅漫画,认为4年前日本的珍珠港偷袭,已经点燃美国对日本使用的原子弹的导火线。战后一首美国民谣唱道:“原子力量是上帝强力之手授……广岛,长崎,为他们的原罪付出代价”。言下之意()
-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远征部队服役的斯温顿中校提出:“需要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火力、越野、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这种新式武器最早出现在()
- 6一战时期,该国出兵强占青岛,不仅把德国在该地的所有工厂都据为己有,且迅速在山东各地开矿建厂。该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