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信誉”无疑指向的就是“信用”和“名誉”。它是指社会公众对具体商业主体的经济能力、信用状况等所给予的社会评价。在刑法上,并不是所有“损害”商业信誉的行为都将构成犯罪。如该商业主体自身存在问题,经媒体曝光后信用大跌、名誉扫地,这种损害实则是由主体自身的问题所带来的。而媒体行使舆论监督权并无违法,反而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媒体曝光商家不守商业信誉的行为不违法
(B)商家自身问题造成信誉损害不受法律保护
(C)法律对损害商业信誉行为的认定十分审慎
(D)应出台法律保护媒体对商家进行舆论监督
参考答案
继续答题:下一题
更多2023辅警试题
- 1当变色龙体内的色素细胞收缩时,它身体的颜色将变成()。
- 2某商店以1000元的成本购入一批服装,按60%的利润定价,在销售了62.5%之后又在此基础上提价20%。请问全部卖完后比原计划多获得了多少元的利润?()
- 3国务院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人员 不包括:
- 4研究发现,通过游戏孩子把自身的焦虑和担忧等情绪表达出来,并在游戏过程中 学会解决冲突,体验自己的情绪,探索与他人相处的方式,逐渐了解身边的这个世界。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断的是:
- 5长时间的工作,并不意味着工作效率的提高。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社会老龄化,日本加班文化的弊端日益凸显。早在2014年,日本人平均年劳动时间比德国和法国多300小时左右。然而,其劳动生产率,仅为排名前一半的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值的3/4,在G7国家中垫底。以制造业为例,在相同时间内的劳动产出,日本只有美国的七成,服务业更是只有一半。如果再加上劳动力人口短缺、消费低迷等综合因素,日本经济复苏的难度可想而知。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6将一个西瓜横竖各切两刀,问吃完后剩出多少块西瓜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