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某提出到商场盗窃,乙某事先不同意,但受甲某胁迫后同意,丙某(13周岁)同意。甲某亲自实施盗窃,安排乙某、丙某掩护,窃得现金750元,甲某分得350元,乙某、丙某各分得200元。公安机关办理此案,依法决定给予甲某治安拘留15日并处罚款1000元;给予乙某酌情减轻处罚;对丙某不予处罚但进行了严肃批评,并责令其家长严加管教。该案处理贯彻的精神是:()
(A)依法"严打"
(B)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C)宽严相济
(D)严肃与谨慎相结合
查看解析
参考答案
继续答题:下一题


更多公安基础知识辅警考试1000题2022年试题
- 1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提出:“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这段论述最能说明:()(2018年浙江省考)
- 2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3社会主义法律得以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4近年来,伴随大数据、云计算在公安工作中的深度应用,某市公安局着力打破信息壁垒,基于感知系统的智慧防控网越织越密。与之相应,该市公安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评估科技给该市公安工作带来的转变中,下列描述不恰当的是: () ( 2020年公安联考)
- 5李明是某县公安局民警,负责处理张三殴打李四的案件,询问过程中发现张三是自己的一个远房亲戚。李明年幼时家庭贫困,在读小学、初中阶段,张三的父母曾给予李明不少物质上的帮助。关于该案回避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